欢迎访问华中农业大学科发院期刊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一流期刊如何培育?这四家期刊负责人有话说

作者:

发布:2020-09-09


一流科技期刊的模板应该是怎样的?办刊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未来哪些方向是通往一流科技期刊的路径?近日,期刊中心范敬群主任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连线采访。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为转载至 传媒瞭望 公众号2020824日文章,原作者:杜一娜。

 

 

 杜一娜 传媒瞭望  82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存在流失、弱小、分散、慢进四方面的难题。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卫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上,根据当今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后而做出的判断。

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新技术、新环境对科技期刊发展带来的挑战不言而喻。

在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之后,更多的中国科技期刊行动起来,积极思考如何构建世界一流中国科技期刊的命题。那么,一流科技期刊的模板应该是怎样的?办刊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未来哪些方向是通往一流科技期刊的路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连线采访了四家科技期刊社相关负责人。

 

高站位一流化

 

怎样的期刊是一流的期刊?在科技期刊人的心中,大家都有一杆秤。

在《转化神经变性病》主编陈生弟眼中,一流的科技期刊不仅要有高影响因子,而且要有高影响力,能持续发表一流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拥有较高的威信和声誉。这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在努力办刊的同时逐步提高论文标准。“当一本期刊能让作者和读者留下敬意,具有稳定的高水平国际来稿,那么它离一流期刊也就不远了。”

科技导报社副社长史永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表文章多,文章质量高的期刊为一流期刊,例如《自然》《科学》这样的期刊,每年发表1000篇左右的高质量论文,期刊影响力很大,读者众多;发表文章少,文章质量高的期刊为较好期刊,因为发的文章数量少,在行业的影响力不大;发文数量少,质量差的期刊为较差期刊,说明期刊在行业内不受关注;发表文章多,质量差的期刊为最差期刊,并有敛财嫌疑。

 

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纳微快报》主编张亚非认为,一流的科技期刊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一流: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办刊团队专业水平高、效率高,有先进的稿件处理和文章发布平台,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遵循学术出版伦理规范,影响因子和总引频次在相关学科领域排名靠前。

“我同意业界普遍对一流科技期刊特征的描述:持之以恒的办刊宗旨,较好的贯彻科学家办刊的理念,一支具有较大自主性、兼具良好专业和运营能力的稳定编辑队伍,较为充足的办刊资源保障,恪守出版道德规范与学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范敬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大家心中普遍认可的一流科技期刊的标准。他表示:“一流体现的是对办刊质量永恒的卓越追求,从这个精神内核来看,各刊应该都有一流的追求和勇气。”

不过,范敬群对何为一流科技期刊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在实际操作中,一流标准应该需要有界定,不同的刊、每个刊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一流标准。“全国5000多种科技期刊,不可能都是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我们应该有各个层面和领域的一流,目前的卓越计划就更多盯住了头部的世界一流,这个计划更多是引导性质的,对于国内一流、区域一流和行业一流,需要撬动更多的力量来支持。”

 

高水平前沿化

一流的期刊,一定有一流的团队,这是业界普遍认同的。在科技期刊中,每一本一流期刊都离不开一个高素质的编委团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主编和一批优秀的编辑。

《研究》(Research)是中国科协与美国科学促进会于2018年共同创办的定位为国际化、高影响力、世界一流水平、综合性、大型OA科技期刊,是美国《科学》自1880年创刊以来第一本合作期刊。参照《科学》的评审标准和流程,严把审稿质量关。创刊不到2年,已被CASCNKICSCDDOAJEIESCIPubMedINSPECScopus九大国内外重要文献数据库收录。

据史永超介绍,《研究》期刊的编委主要从期刊所发表文章领域的相关人员中遴选,国内外尽量各占50%左右,体现期刊的国际化。在编委人选的选择上,《研究》有五类人选:即两位主编认识的各领域的高水平学者,例如院士、学科带头人,以及SCI每年的高被引作者、H指数大于50的学者、当过国际名刊的专家、主动申请的高水平专家。

《转化神经变性病》从20121月创刊伊始,陈生弟就提倡组建国际化的编委会。在他的邀请下,有40余位来自美国和欧洲神经变性病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加入了期刊的编委会,其中更有4位国际顶级的专家担任杂志副主编。这些编委的研究方向囊括了神经变性病领域的各个方面,能在杂志的定位、发展、规划等方面为杂志保驾护航。

《纳微快报》是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创办的英文学术期刊,其快速报道与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科技进展及评论性文章,旨在推动纳米、微米科技的创新发展。据出编辑部主任张丽英介绍,编委现有81人,其中国外编委占51%。在编委人选上主要考虑以下方面:研究方向、学术水平、国内外影响力、参与期刊工作的热情以及国际化等。编委队伍涵盖相关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来自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而且能积极参与期刊工作。张丽英说,这些考虑对期刊的的良好发展很重要。

华中农业大学期刊中心2019年年底在对《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科版编委进行了集中换届调整,遵循了“与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匹配,兼顾学科平衡,适当增加校外编委,向青年学者倾斜”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科、年龄、学术影响力及对学报工作的关心程度等因素。范敬群说:“我们正在逐步建立一个开放度较高、与刊物特色匹配的编委队伍。”同时,为了体现开放办刊的原则,华中农业大学期刊中心学报社科版有三分之一的校外编委,英文新刊目前的国际编委占60%

“编委要选择最适合的而不是最有学术影响力的人,要切实发挥出作用。”范敬群认为,以往的编委更多像是荣誉职位,这些编委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但大多数对办刊不了解、很难有精力来实际支持办刊。“遴选编委的过程,切忌好高骛远,不能只盯住身份和头衔,务实地找到那些真正关心刊物、乐意为刊物发展奉献力量的人才更重要。

 

高标准数字化

在国际一流期刊的道路上,严格要求办刊质量,制定高标准,成为每一家科技期刊的“铁律”。

《研究》的合办单位为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双方都有着良好的国际知名度和公信力。这为《研究》吸引高质量稿件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史永超介绍,除此之外,《研究》的两位主编黄维院士和崔天宏教授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研究学科跨度大,且亲自为期刊做具体的约稿工作。同时,以主编的名义邀请高被引作者、院士、学科带头人等知名专家投稿,所出版的文章均为热点前沿高水平研究内容;《研究》开展国际化的同行评审,审稿意见详细,针对性强,对作者提高研究水平帮助大,并且审稿快和出版时间短,达到国际一流期刊的时间控制水平;优质的文章可以在《科学》的主页上推广,同时用微信、邮件、大数据系统推广文章,美国AAAS的编辑每年在20多个国际会议室上推广《研究》中的文章。史永超说,这些天生的优势和具体的措施对期刊吸引高质量学术论文、保证《研究》引领学术前沿,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转化神经变性病》从创刊之初,陈生弟就为杂志定下了“坚持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目标。在办刊过程中,陈生弟通过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邀请顶级神经科学及神经病学专家加入编委会,积极向编委会成员及国际知名专家邀约优秀稿件。同时,杂志依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病学专业在全国神经变性病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举办高级别的国际学术会议,向国内外的神经变性病领域专家介绍、宣传期刊,吸引来稿。另外,《转化神经变性病》的全开放获取发表模式和快速高效的审稿过程,也是吸引高质量投稿的一个因素。

《纳微快报》在办刊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增强编委实力和调动编委积极性、建立高水平专家学者库、举办或参展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加强期刊宣传、提高审编校发效率、提高服务意识等措施吸引稿源和扩大期刊知名度;另一方面与施普林格·自然合作,采用ScholarOne Manuscript投审稿系统,为稿件的快速处理和发表过程提供一流的国际化平台。据介绍,《纳微快报》编辑部为了加快审稿速度,还进行了流程优化:组建高水平审稿专家库并适时发送邮件提醒专家尽快审稿等。这些措施,使其5年来稿源数量增加了4倍多,稿件质量也越来越高,热点文章和高被引文章不断增加,国际知名机构和学者的投稿也越来越多。

 

高目标国际化

全球化让世界成为地球村,互联网让彼此仿若比邻,因此,科技期刊办刊人更应追求国际化高目标,以国际化思维、国际化视野、国际化举措、国际化道路四大要素,以头部科技期刊为“头雁”,带领更多的第二、三梯队的中国科期刊走向国际化。

“国际化的期刊,要在编委、作者、审稿专家的国家分布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目前编委会的国外比例约为50%,国外作者比例约为40%,国际审稿人比例约为50%。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比例,未来在期刊文章的国外引用方面也应做到至少40%的比例。”史永超给出了一本国际化科技期刊在编委设置上的合理比例。

同时,史永超介绍,《研究》创刊时就是OA期刊,采用最宽容的CC By模式的OA协议,期刊社与作者共享版权,极大地扩大了文章的传播范围,成为迅速加入国际多个数据库的重要原因。

10年来,《纳微快报》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张丽英认为,有几个经验措施或可提升国际化程度:主办单位的重视与支持、主编对期刊发展规划的关心与投入、国际编委的选取和管理机制、国际化审稿专家库的建立、编辑团队的学术背景与专业化、举办和参与学术活动、媒体宣传推广,以及采用先进的国际化投审稿系统和出版平台、OA出版等。

与前两家相比,《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正在国际化道路上攀登。“我们正在与施普林格·自然合作,计划在明年一季度上线英文新刊《动物疾病》(Animal Diseases)。”据范敬群介绍,这个刊物将完全采用国际化办刊模式,将是一个完全的OA刊,目前已经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主编团队,国际编委占比超过了60%,已经招聘了一位具有丰富英文刊工作经验的编辑部主任。约稿函发布后,已经收到了一批来稿进入了处理程序中。“我们希望借助Animal Diseases的创办,来改造既往的传统办刊模式,提升现有办刊人员的国际视野和业务素养,加快推进刊物的国际运营程度。”范敬群道出了华中农业大学期刊中心的国际化目标和计划。

 

 

原文链接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TUwNjIyOQ==&mid=2247489763&idx=1&sn=b9dd6191852c207ee31515a5658b253c&chksm=e8a270b9dfd5f9af600912ee26b04637e3c6a7096b9ed44534a8b673f93332e3be797a2e83a4&mpshare=1&scene=23&srcid=09090xLaJTKvNkVKaqyK4pSH&sharer_sharetime=1599638688495&sharer_shareid=9335f4abf159d3f544f4ef70c5404172#rd

 

联系我们

  •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

  • 电话:027-87287256

  • 邮编:430070

  • E-mail:hnxbl@mail.hzau.edu.cn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