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子木)12月18日~19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数字化、国际化、知识服务化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当下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期刊未来发展创新模式与如何数字化转型升级与国际化。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出席论坛并发言。
论坛上还发布了《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研究报告》,公布了“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
邬书林认为,学术期刊要抓紧研究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如何抓住机遇,找准新的定位,提升期刊质量。他提出4点希望:第一,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学术期刊在社会发展和科研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术质量,提升学术地位。第二,要在传统期刊和新兴媒体的融合中找出路,找定位,谋发展。第三,要提高自身水平,善于把数字化、工具化、平台化、系统化融入出版工作的流程,开发更多更新产品,使期刊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生产生活。第四,认真研究借鉴学术期刊诞生30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经验,在历史经验中找到新的动力、新的发展,发挥好期刊对学术创新成果注册登记、广泛传播并永久保存的作用。
石峰表示,组委会将这次论坛的主题概括为“数字化、国际化、知识服务化”,并设计了6个专题、分论坛,意在全面系统地从基本问题到顶层设计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明确方向,明确目标,达成共识,为大家制定好五年规划提供参考。他认为,“知识服务化”意在倡导学术期刊要为创新、创业服务,使更多学术成果从书本走向社会、走向大众,成为创新发展的驱动力。“知识服务化”既是一种办刊思想、办刊理念,更是一种办刊模式和办刊原则。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拥军认为,期刊是我国知识积累传播的重要载体,期刊的建设关乎我国知识体系的建设,也关乎国家文化的发展繁荣。此次论坛以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国际化、知识服务化”作为主题,切中了期刊发展未来的脉搏,而以学术质量作为强有力支撑是这“三化”的重要基础。
国际影响力期刊的评选工作今年进入第四个年头。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亮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报告依旧发布了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被引期刊数、被引半衰期、互引指数等一系列评价指标,并首次发布综合评价指标——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CI),将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二者结合起来考量,更全面准确反映了期刊学术影响力状况。影响力分析数据显示,我国学术在科学评价机制的促进下,内容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我国的学术期刊与国际学术期刊相比,在影响力方面还存在差距,整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应该充分利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来提高业界认识,为发展模式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支撑。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副司长赵秀玲、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副局长赵彦、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朱邦芬、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蒋重跃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1500多家期刊编辑部的2000余人参加论坛。
作者:李子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