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中农业大学科发院期刊中心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术动态  -  正文

教育部等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

作者:

发布:2016-02-2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教育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

 

  20151104

  科协发学字〔20158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繁荣,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合理引导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传播行为,不断优化学术生态,现就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科技期刊及其在学术评价中的独特作用

  1.科技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是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投入持续加大、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和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术水平、总体质量和国际认知度不断提升,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科技期刊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还不够清晰,在论文学术质量、信息传播时效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在学术评价中还存在着标准单一化、程序程式化、方法简单化、方式机械化的现象。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期刊建设,提升科技期刊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是新时期我国科技期刊和全社会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学术评价是科技期刊的一项基本功能。科技期刊是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风向标,是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具有科研成果记录保存、传播交流、评议审核的重要功能。科技期刊通过同行评议判断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创新价值,是对科研成果的一种客观检验,是科技工作者获得同行认可、学术认定和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合理使用科技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既要充分重视科技期刊与论文的特殊作用,又要防止出现唯期刊、唯论文的倾向,避免科技期刊学术交流与学术评价功能的失衡。恰当运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遵循科学、合理、公正的原则,坚持评价标准多元性、评价指标科学性、评价体系综合性、评价过程严谨性和评价结果可靠性。

  二、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功能定位

  3.坚持科技期刊对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积极鼓励我国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学术界开展平等的学术交流,强化在国际学术活动中的话语权。大力支持我国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便于国内学术界第一时间获取和利用,着力解决我国科研成果在国外科技期刊发表后带来的知识产权、使用权、传播权等问题,增强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探索建立科研机构和科研资助机构对重要的核心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管理机制,并作为项目结题验收和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

  4.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把关作用。进一步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形成公正、客观、严格、规范的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在编辑出版环节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从源头上严把论文评审关口,确保学术评价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同行专家特别是小同行专家的质量控制作用,切实提升审稿质量和审稿效率。倡导专家学者参与办刊和出版工作,努力引进、吸收一批既精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又熟悉科技期刊发展规律的科学家,进入期刊编委会和审稿队伍,参与办刊方向的确定、主题策划、内容审议等重大办刊活动。

  5.增强科技期刊在学术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科技期刊客观记录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展示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和智慧结晶,具有启迪科学思想、发挥科研潜力、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内容策划和约稿组稿,及时把握前沿科技信息和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和发表科学前沿的创新成果,及时评述有突破性、创造性、建树性的学术新观点、新理论、新成就,引导科研方向,激励发明创造,推动学术创新,促进创新人才成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6.加强科技期刊在学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科技期刊联结并推动科技创新从生产到传播的各个环节,要积极参与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有机嵌入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强化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探索新型出版方式,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提高对科研成果与信息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大力推进将科研成果在发表的一定期限内存储到开放的公共知识库,实现科研成果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加快出版业态的迁移和变革,实现从传统出版传媒向现代出版传媒的战略转型,推动科技期刊从编辑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变。

  7.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伦理中的监控作用。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出版全过程的预警、监督和纠错功能,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抵制和惩戒,完善学术诚信制度,维护良好的学术秩序。强化期刊的自律行为,建立期刊伦理规范,使科技期刊成为倡导科学道德和优良学风、荟萃优秀成果、培育优秀人才的净土沃土。期刊出版单位和数据库收录机构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制度,优化遴选程序,强化期刊和论文的质量监控机制,保障期刊的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进一步建立完善期刊主管、主办、出版单位、数据库收录机构、科研管理部门等多方参与、有效防控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体系和诚信制度,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伪造、篡改、抄袭、剽窃、代写代发等学术不端行为,采取撤稿和公开通报等多种惩戒措施,并记录到作者个人的学术诚信档案。加强对期刊出版机构和人员队伍的管理,落实科技论文发表过程中的保密审查制度,保障国家战略利益和信息安全。

  三、大力营造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8.加强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评价考核等制度,加强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和准入机制,改善编辑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和能力结构,吸收有较好的学科背景或科研经历的人员充实编辑出版队伍。建立体现编辑出版职业特点的晋升晋级和职业发展通道,形成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期刊编辑与出版奖励制度,形成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评价与激励体系,激发科技期刊编辑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期刊编辑深入科研一线,走向实验室和学术会场,实现由文字编辑向科学编辑的转变,努力建设一支学术视野广阔、办刊理念先进、专业基础扎实、管理运营能力强的复合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才队伍。

  9.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积极推动学术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改变各类学术评价中片面规定期刊等级和论文数量等简单化、绝对化的做法。将期刊论文评价与期刊评价适度分离,将中文期刊评价与外文期刊评价适度分离,客观认识和对待国外的期刊评价系统,把握学术评价的主动权。建立针对不同期刊、不同主体、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分类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技术人员的特点,实行期刊论文与其他多种科研成果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重视科研成果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弱化学术评价中的功利色彩,从重视期刊论文的数量向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转变,从看重所发表论文的期刊国别、影响因子和期刊等级向看重论文本身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转变。定期开展中国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发表,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快速健康发展。

  10.加大对科技期刊的扶持力度。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对科技期刊给予必要的条件保障,并将对期刊的支持力度和效果作为本单位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重视精品科技期刊建设,大力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打造一批在专业学科领域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一流中文科技期刊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文科技期刊。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持续发展。高校、科研机构、学协会等相关单位要加强学术评价制度与机制改革,增强学术评价的正面引导和创新激励作用,建立自由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引导和培养科研人员的内在科研动机。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杜绝学术评价中非学术因素的干预。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2015113
 


 

 

  

联系我们

  •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

  • 电话:027-87287256

  • 邮编:430070

  • E-mail:hnxbl@mail.hzau.edu.cn

关于我们